大陸生產的各式無人機系統已相當成熟。圖爲翼龍無人機可裝載的武器系統。(楊俊斌攝)
大陸目前是全世界裝配無人攻擊機最大的國家,發展的「利劍」無人作戰機動向引人關注,目前還不斷在改良,繼中航工業傳出無人機驗證項目全面達標,被認爲是「利劍」發展已有突破後,最近又盛傳可能已有「利劍」2.0改良型。
同時,解放軍還把大批已退役的殲-6、殲-7戰機,改裝成無人機。嚴格來說,這些改裝機更像日本二戰時的自殺式攻擊機。
「利劍」可能出2.0版
去年有關「利劍」無人機發展,一直受外界關注,主要在於它可裝配許多攻擊性武器。由於其外形與先前網上出現、使用WS-13發動機的「利劍」及原型機已有不同,還被稱爲「利劍」2.0版。大陸目前除攻擊-1型翼龍無人機外,還裝備有約300-400架由退役殲-6戰機改裝的無人攻擊機。
它們並非現代所謂的「無人機」,這批退役戰機起飛後,不繼續進行遙控,完全按機上設定程式飛向目標,更像二戰時的自殺式無人機。而「利劍」無人機則是透過遠端搖控進行攻擊,更先進也更難捉摸。
消耗敵方防空飛彈
解放軍利用已退役戰機改裝無人機,主要用意是一旦戰事引爆,用來攻擊敵方,並消耗敵方珍貴的防空飛彈,在雷達上沒辦法分辨有人還是無人機、武裝或非武裝。至於最受外界關注的「利劍」2.0佈局和動力選擇,類似美方積極發展的波音X-45C,主要數據可能很近,作戰半徑可能接近1800公里,機內彈艙可攜帶1-2噸武器。
「利劍」無人機模型細部看,包括彈艙門和蒙皮上,有許多部分都有鋸齒形設計,顯示飛機具完善雷達隱形設計。
混淆攻擊造成恐慌
將退役戰機改裝成無人機,比真正「無人機」對臺灣空防更形成壓力。一方面它的設計初衷原就沒準備再飛回,是一次性使用,只要裝填單程油料,可載更多彈藥,造成對手恐慌即行。
另方面無人機可能造成的傷亡,比一枚對地彈道飛彈造成的傷害更大。一般戰略運用,退役「無人機」和真正搖控式「無人機」可一同出動,一種用來當飛彈用,一種則可進行混淆、攻擊和偵察之用。有時大批無人機的動用,比動用真正彈道飛彈造成的傷害更可怕,也更難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