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本土走一回的國軍戰俘

ABL》少侠风采再现 田垒:瞄准主场开幕战
由於人力缺乏,不只日本本土,整個太平洋都可以見到被抓去當勞工的國軍戰俘,包括位於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拉包爾。圖爲得到澳洲軍隊解放,舉着中華民國國旗拍照留念的國軍戰俘。(澳洲戰爭博物館)
近年來,關於日軍二戰關押與虐待盟軍戰俘的故事吸引了廣大的歐美與大陸人士。除了2013年上映的《心靈勇者》(The Railway Man)與2014年的《永不屈服》(Unbroken)等電影外,大陸研究者也出了數部探討奉天、濰縣與江灣三座位於中國境內日軍戰俘營的書籍。只是關於日軍如何處理國軍戰俘的議題,無論在兩岸還是歐美都很少有人討論。
1949年隨海軍陸戰隊來臺,目前定居於高雄左營祥和山莊的孟連啓老先生就是在1944年洛陽保衛戰中遭到日軍俘虜,被送到日本戰俘營待了一年半直到抗戰勝利爲止纔回國的國軍第15軍老兵。高齡92歲的孟連啓老先生,利用接受《中時新聞網》獨家專訪的機會,向外界透露自己參軍打仗,乃至在日本戰俘營內迎接抗戰勝利的特別經驗。

抗戰時代的國軍農民兵,他們是抵禦外侮的中堅力量,但是卻因爲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原因,沒有辦法好好訴說自己的故事。(Life)
走上戰場的農家子弟
孟老先生1925年出生於河南省寶豐縣張八橋鎮姚窪村,來自一個環境貧困的佃農家庭,家裡有一個哥哥,兩個姐姐一個妹妹。因爲家裡既沒有土地也沒有財產,他小時候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機會,只能夠靠協助父母耕田維生。對日抗戰爆發以後,這些原本只需要面對貧困的河南農村老百姓,又必須要面對戰爭的挑戰。
戰爭剛爆發的時候,日軍還沒有打到河南省中部的寶豐縣,因此孟連啓還算過了相當長的一段和平時光。不過到了1943年,由於國軍兵員在戰場上的快速消耗,家裡有兩個壯丁的孟家還是被迫要出一個孩子當兵。於是年齡較小的孟連啓被便選中,代表孟家人去從軍報國。他還記得,自己與其他被徵兵的青年先一路走到洛陽,然後再搭火車到靠近山西省邊界一個叫關爺堂的地方集結。
在那裡,孟連啓他們被併入了第14集團軍司令劉茂恩將軍的嫡系部隊,由武庭麟任軍長的陸軍第15軍。先被分發到第65師194團第1營第2連接受三個月入伍訓練的他,還記得進入部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師長李紀雲與團長杜文等各級長官的姓名背誦下來。等到完成入伍訓,他就被派到第3排第9班擔任步槍兵。
第15軍是由在陝西省與河南省活動的武裝勢力,即劉茂恩之兄劉鎮華領導的鎮嵩軍改編而成的國軍單位,雖然名義上隸屬中央軍,但是卻不是蔣中正的嫡系部隊。這意味着曾經在忻口與中條山戰役中立下過赫赫戰功的第15軍,沒有辦法取得最優先的武器與裝備補充。孟連啓還記得他使用的武器,是比一般部隊使用的中正式步槍還要更落後的漢陽造步槍。
他指出,每一個步兵班平均裝備兩挺捷克造步槍,由班長與副班長分別在前後兩方指揮一挺作戰。孟連啓表示自己只有在訓練的時候操縱過捷克造機槍,在戰場上唯一碰過的武器就是設計於清末,每次只能夠填裝五枚子彈,但是卻不具備自動連發能力的漢陽造步槍。在15軍的時候,大家一天只有兩餐可吃,早上9:30分吃早餐,下午4:30吃晚餐,無論怎麼吃都吃不飽。
回憶起那一段當農民兵的歲月,老先生表示自己最快樂的時光就是寫信回去給家裡。不過因爲沒有讀過書的原因,這些書還是要由部隊裡的師爺替他撰寫。從老家寄來的信,也同樣要由這些受過教育的師爺替他朗讀。孟連啓表示父母親在信裡面,都反覆強調要他服從部隊長官的命令,好好儘自己當兵的本分不要亂跑。
中職/味全龍封王人數破萬 葉總期待大巨蛋
不過仔細回想這些信的內容,他到了晚年才發現原來父母的意思是暗示自己一有機會就脫離部隊。可是當時他年紀太小,看不出父母的意思所以始終沒有離開第15軍。最後的結果是自己被送上戰場不說,而且打從穿上制服當兵的那一天開始,他就沒有再見到過父母一次。今天台灣社會時常發生孩子因爲拿不到零用錢,就動刀殺害父母的人倫悲劇,讓孟連啓看了百思不得其解。
以前當兵的時候,阿兵哥們只要稍微動做一做錯,就會馬上挨一頓拳打腳踢。現在當兵的,則是隻需要有打掃清潔的紀念便可,不僅不允許體罰,而且天氣如果太熱就免出操,讓孟連啓看了搖頭感嘆自己真是生錯了時代。看在當年天天打綁腿長途行軍的老先生眼中,今天國軍阿兵哥的待遇實在是讓他感到羨慕,但是又忍不住搖頭。
國民三明治0元!洪瑞珍北車概念店「開幕送三明治、吐司」 連續3天、每日2場免費送

全世界最危险生物Top10 第一名竟是…
在戰場上被俘的國軍娃娃兵。(建川博物館)
洛陽戰役兵敗被俘
1944年4月,日軍爲了打通平漢鐵路發動「一號作戰」的第一階段,即豫中會戰,對鄭州與洛陽等國軍控制下的河南戰略要點發起大規模攻勢。武庭麟軍長緊急率領第15軍增援洛陽防務,孟連啓老先生也被迫走上了戰場。他還記得自己參加的第一場戰鬥,發生於洛陽南郊的龍門口。提起中日兩軍交戰的慘烈情況,他指出國軍與日軍根本不是同一個世代的軍隊。
TRASH下禁令!自洩親聞天團衣物「是香的」
孟連啓表示,第15軍沒有卡車與其他的機動車輛,因此他們的野戰火砲必須要靠騾馬來拖拉。有些時候要靠四匹馬,六匹馬甚至於八匹馬來拖拉一座到兩座火砲,機動力與日軍根本無法相提並論。而且在進攻洛陽的過程中,日軍甚至還出動了第3戰車師團支援步兵作戰。缺乏反戰車武器的第15軍,根本無力面對由日軍九七式戰車組成的鐵甲攻勢。
更重要的一點,則是史迪威(Joseph W. Stilwell)將軍命令陳納德將第14航空軍的主力投入支援中國遠征軍反攻雲南,因此在河南戰場上的國軍得不到任何有效的盟軍空中掩護。面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國軍唯一的選擇就是以人海來對抗日軍的火海,以精神戰力來彌補物質上的不足。即便是對於像孟連啓這種被半強迫從軍的士兵而言,民族主義的口號還是非常有用的。
此刻孟連啓的故鄉寶豐縣已經淪陷,日軍侵略中國土地,屠殺中國軍民的惡劣行徑激發了這位原本與世無爭的農民兵滿腔怒火。他認爲既然日本稱呼自己是「太陽帝國」,那麼日軍打下了洛陽,也就是日本亡國的開始,因爲「洛陽」兩個字念起來,就是「墜落的太陽」。無論武器多麼落後,身邊的弟兄死傷的有多麼慘烈,孟連啓始終相信中國會贏得這場戰爭的最後勝利。
有一次,第2連長韓坤號召50名官兵組織敢死隊,到前線去替遭到日軍包圍的第1連解圍。年輕的孟連啓想也不想,就站出來參加了這個敢死隊。雖然這意味着他可能沒有辦法活着回來,但是爲了報效國家與拯救生活在日本佔領區裡的父母,孟連啓只好豁出去了。幸運的是,那一次他們還沒有趕上前線,第1連就因爲防線爲日軍擊潰而放棄抵抗,孟連啓也因此保住了自己的一條小命。
按照武庭麟軍長一開始的規劃,第15軍必須要在洛陽戰場上抵擋日軍攻勢20天。然而自5月9日戰鬥開始以來,日軍不僅武器質量超過第15軍,而且在人員數量上也佔據了優勢,給國軍帶來了極大的損失。於是支撐到了24日,武庭麟軍長便下令守軍突圍。當時跟着第95師防衛東門的孟連啓,因來不及撤出城外而不幸爲日軍俘虜。
老先生表示,第15軍裡面有部份軍官已經爲日本人收買,居然親自帶領日軍堵住了弟兄們突圍的去路,讓3,000多名將士與傷兵落入了敵人手中。孟連啓感嘆指出,抗戰期間的中國是一個貧困的國家,什麼東西生產的都不多,就是生產「漢奸」最多。然而很諷刺的是,也因爲「漢奸」多的原因,洛陽保衛戰被俘的國軍將士沒有得到太多的爲難。
令孟連啓訝異的是,團長杜文的妹妹當時在汪精衛政權設立於河南省的自衛隊裡擔任大隊長一職。透過這層關係,杜文得以避免遭到日軍虐待。正在與蔣中正爭奪中華民國正統地位的汪精衛也主動跳出來,要求日本必須要善待被俘虜的重慶軍官兵。於是所有被俘虜的第15軍中高階軍官,通通都被帶到了汪精衛政權的首都南京,徵詢是否有參加和平建國軍的意願。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英取代了中國成爲日本的主要敵人,英美盟軍戰俘能得到的待遇反而還輸給國軍戰俘,圖爲遭到斬首示衆的澳大利亞戰俘。與許多臺灣人認知的不一樣,二戰時的日本看在西方人眼中,絕對不是文明與優雅的象徵。(美國國家檔案館)
不像戰俘的戰俘生活
消防局获赠1500个火灾警报器 优先装设弱势户
恰巧此刻,日本本土也因爲戰局的擴大而極度缺乏男性勞工人口。所以日軍除了在淪陷區招募中國勞工外,也希望抽調部份的中國戰俘到日本本土從事生產工作。孟連啓於是與300多名來自15軍的戰俘被迫從洛陽行軍到開封,然後再搭火車經由徐州抵達濟南。最後他們輾轉到了青島,搭上了開往日本本州下關的運煤船。
由於害怕遭到美軍飛機與潛艦的攔截,這艘運煤船以Z字路線航行,一路上走走停停,花了五到六天的時間纔到達日本。從下關一下船,第15軍的戰俘就被打散分配至秋田縣、松本縣與千葉縣等不同地區,以防止他們集中起來在日本本土造反。孟連啓被分配到了千葉縣三裡冢的一座營房內,從事煤礦加工的工作。
對於這座因爲專門集中管理中國勞工與俘虜,沒有在歐美史料上被廣泛紀錄的三裡冢營房,孟連啓老爺爺因爲所受教育有限,因此能向媒體提供的訊息不多。他唯一知道的,就是營房裡總共有三個大隊的勞工,其中兩個大隊是日本人在華北招募來的老百姓,而他所待的大隊則清一色由戰俘組成。他指出這些戰俘大多來自於華北戰場上的國軍或者地方部隊,但是沒有共產黨的幹部或者士兵。
此時此刻,因爲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原因,日本的主要交戰對象已經由中國轉變爲美英盟軍。雖然與國軍的大規模作戰尚未停止,但是因爲汪精衛政權存在的原因,中國在法律上仍然是日本的盟友。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戰俘在日本本土雖然不能期待什麼優質的生活,但是得到的待遇還是比被稱爲「米英鬼畜」的美英戰俘還要好。
進入1944年下半年,失去馬里亞納羣島的日本陷入了空前絕後的危急。爲了避免失敗的命運,日本一方面抱緊南京國民政府,另一方面又試圖透過重慶國民政府做爲與同盟國溝和的橋樑,對於一切來自於中國的外交抗議都不敢置之不理。也因爲同盟國與軸心國都爭相爭取中國的支持,孟連啓這些國軍戰俘也莫名其妙的成爲此一特殊政治情勢下的「受益者」。
桃市府支持「营区开放」 让更多市民了解国军
一抵達營房,無論是勞工還是俘虜都會馬上被拍照建檔,日本人還必須要定期把他們的工作情況與生活條件報告給汪精衛政權。因此英美戰俘動不動就要挨巴掌羞辱,甚至於拳打腳踢的情況在他們身上並沒有發生。負責管理他們的日軍監視所所長,是早年到北京留學的日本人,中文講得非常流利。可能因爲知道日本即將戰敗,想給自己留一條後路,所長對待中國人的態度十分和善。
美官员:以色列富豪货轮疑遭伊朗无人机攻击
中國的勞工是日本企業直接從華北淪陷區買過去的,所以他們在到了日本以後是沒有薪餉可領的。然而中國戰俘的情況卻不一樣,還是可以領到鹽巴與黃豆做爲他們工作的報酬。當時日本人民處於極度貧困捱餓的狀態,黃豆已經是相當重要的戰略物資。孟連啓印象最深刻的,是許多搬運黃豆的日本工人,只要看到有豆子從袋子裡露出來,他們就會拼命撿起來往自己嘴巴里塞。
這是因爲戰況吃緊,一切的糧食與生活物資在日本都處於高度管制狀態。一個日本成年男性,每餐也只能靠兩粒小飯糰來填飽肚子。儘管日本人的日子過得都苦哈哈,但是所長仍然允許中國戰俘吃饅頭與大米。爲了拉好與國軍戰俘的關係,所長還偷偷告訴他們:「你們放心,我們快亡國啦,不需要太久了,你們大大的,我們小小的。」
另外一個讓他無法忘記的,是在三裡冢看到的男性十分稀少,就連在地方上維持治安的都是女性。日本女人不只要學習使用步槍,還要知道如何用探照燈應付美軍的空襲。孟連啓當然明白,所長如此善待他們的目的,是希望中國可以在戰後善待日本。他時常告訴國軍戰俘,中國在戰後應該要延續孫中山與汪精衛的大亞洲主義路線,與日本人攜手將西方人趕出東亞。
然而,孟連啓他沒有忘記自己是因爲日本侵略中國才被迫離鄉出來當兵的。不論日本看守對待中國人多麼友善,日軍的侵略者形象在國軍俘虜們心目中的地位已經不可動搖。據老先生回憶,不僅沒有一個國軍俘虜願意站在日本「大東亞聖戰」的角度去看待太平洋戰爭,大傢俬底下也都非常同情美英戰俘的遭遇,期待盟軍的勝利之日能夠早日到來。

《产业分析》全球新能源车市场 明年销量拚1500万辆(6-1)
晚年的孟連啓,永遠以自己捍衛中華民國的抗戰事蹟爲榮。(許劍虹攝)
【許育華的戀物集】德國國慶日的蚤市盛會
鮮爲人知的「花崗暴動」
杂志精选》2050台湾净零行得通?近7成企业忧碳税将提高成本
美軍佔領了馬里亞納羣島後,開始強化B-29超級空中堡壘式轟炸機對日本本土的空襲。由於三裡冢屬於郊外地區,並不在美國陸軍第20航空軍的戰略轟炸打擊範圍之內,因此孟連啓他們的生活也沒有受到空襲影響。1945年3月9日晚間,第20航空軍司令李梅將軍動員了334架B-29轟炸機,以燃燒彈對日本帝國首都空襲實施大規模攻擊。
神医毒妃太嚣张
遠在千葉縣的孟連啓目睹東京陷入一片火海的情況後,越來越肯定自己早年的判斷是正確的,那就是「太陽帝國」終將因爲奪下洛陽而走入衰敗。對於他們這些被集中看管的戰俘而言,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等待盟國擊敗日本,然後自己就可以回家了。然而並非所有被送到日本的戰俘,都跟被送到千葉縣的國軍戰俘一樣幸運,遇到一位願意善待中國人的好所長。
华鑫股份:华鑫证券拟出资10亿元设立资管子公司
被送到秋田縣鹿島組花崗事務所的968名中國勞工與戰俘,就因爲無法忍受日本監工的虐待,而在1945年6月30日晚間集體暴動。領導這場「花崗暴動」的耿諄上尉,與孟連啓一樣來自於陸軍第15軍。不過因爲耿諄在洛陽保衛戰期間擔任第64師191團5連上尉連長,與被分發到第65師的孟連啓老先生在不同單位服務,因此兩人並不認識。
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總共有140,000名白人戰俘,被集中在日本本土、滿洲國、中國大陸、臺灣與東南亞的戰俘營管理。因爲飢餓、強制勞動、醫療設備缺乏與不當體罰等種種原因,他們有1/3的人沒有撐到日本投降便失去了性命。即便生活的遠比中國勞工、戰俘還要惡劣,歐美戰俘也沒有在日本本土發動過大規模的暴動反抗監工。
台北大学进修班 培育职场力
所以光是日本的虐待,可能還不足以解釋爲什麼耿諄敢於領導700名中國勞工與戰俘起來反抗。真正關鍵的原因,可能還是在於花崗暴動背後有在華北戰場上被俘虜的大批8路軍士兵,甚至於中共黨員幹部的介入。這些具有中共黨員的幹部,包括了游擊隊隊長李光榮、共產黨嫌疑學生崔樹榮、劉智渠、搬運工人劉錫財、張贊武、農村文化幹事王陰堂與掌鞋工馮輔廷。
上述這些共產黨員,可不是一般在戰場上抵抗日軍的游擊隊而已,而是熟悉組織民運工作與羣衆運動的知識份子。他們掌握並煽動了耿諄等國軍基層軍官們不願當亡國奴的民族主義情緒,帶領了700名戰俘與勞工起來反抗日本監工。他們在打死了三名日本人以後,躲入中山寮附近的獅子森山。這場發生在日本本土的中日戰爭,震驚了東京當局。
日本人馬上動員了近20,000名憲兵與警察搜山,並以近乎格殺無論的態度對待所有被逮到的中國人。參與暴動的700名戰俘與勞工中,有418人遭到日本憲兵與警察活活打死。耿諄等人被俘虜以後,也被迫跪在鋪着石子的共樂館廣場上長達三天三夜。他們不僅沒有飲水進食,而且還要隨時遭到日本警察與民衆的羞辱毆打。
阿基师下跪致歉 杨祐宁不满酸政府女星泪崩
被扣上了「共產黨」大帽的耿諄,本來已經被判處死刑。不過可能是因爲顧及南京國民政府的抗議,最後耿諄被改判無期徒刑。當時遠在千葉的孟連啓表示自己聽說過花崗暴動,但是因爲他人不在現場的原因,因此對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不好評論。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花崗暴動證明經歷過抗日戰場洗禮的中國軍人,確實已經不再是過去逆來順受的「東亞病夫」了。

孟連啓希望他們中國戰俘的故事,能夠如美國二戰戰俘一樣得到世人的傳送。身爲一個軍人被俘虜絕對不可恥,因爲大家在戰場上都已經盡了力。( Legendary Pictures)
日本投降與重返祖國
花崗事變爆發不到兩個月,就傳來了日本投降的消息。孟連啓指出,他當時並不知道什麼是原子彈,但是卻知道日本人並不怕大編隊來襲的B-29,而十分害怕三機編隊的B-29飛入其領空。他後來才瞭解到,這是因爲美軍不會出動上百架飛機來投原子彈,但是如果只派三架B-29的話,那意味着其中一架是負責投原子彈的,另外兩架則擔負觀測與攝影任務。
他還記得,日本投降的那一天,也就是1945年8月15日的下午5點,他們戰俘被疏散到山區躲避空襲。走着走着,就有弟兄檢到了美軍投下來的傳單,告訴他們日本已經無條件投降。於是中國戰俘們二話不說,馬上以戰勝國軍人的身份接管了三裡冢營房。國軍戰俘還舉着木製步槍在營房門口站崗,不允許日本老百姓隨意靠近。
隨後,美軍憲兵搭乘着吉普車與軍用卡車進入千葉縣,並召集了營房裡的中國籍大隊長去訓話。美國人告訴大隊長,所有在日本本土的中國戰俘與勞工都將以戰勝國中華民國公民的身份被遣返回大陸。不過考量到日本人害怕自己沒有能力賠償中國戰俘與勞工,很有可能在中途把他們毒死,所以美國軍官勸大家不要再喝日軍提供的飲用水。
孟連啓指出,後來美國人還直接將軍艦上儲存的飲用水運到三裡冢營房給大家喝。他們在千葉一直待到9月初,纔在美國60名憲兵與日本40名警察的護送下搭上了回國的船隻。老先生永遠不會忘記自己抵達河北省塘沽港的日子,是1945年的9月14日。這是他在洛陽兵敗被俘送到日本以後,首度重新踏到祖國土地上的日子。
爲了歡迎同胞回國,政府還動員青年學子舉着國旗到港口呼愛國口號,讓孟連啓看了十分感動。只是一下船,原本是勞工的就被安排直接回家,包括孟連啓在內的國軍戰俘,則是直接上車開往天津的北洋大學接受改編。因爲他們中間被俘虜沒有繼續打仗,所以這些國軍官兵們「欠」國家的還沒有還完。剛好當時國民政府正在準備與中共的內戰,自然是不會輕易放他們回家。
《产业分析》全球新能源车市场 明年销量拚1500万辆(6-1)
於是孟連啓便繼續國軍的後勤單位服務,投入東北與華北地區的戡亂作戰。到了1949年5月,因爲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的的原因,孟連啓服務的第1軍械庫宣告解散。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的老先生,又莫名其妙的被編入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一起來到了臺灣。他表示這段時間天天都在打仗,自己根本沒有時間回老家去看看,從而失去了與父母親再見一面的機會。
今直球面對年輕族群!柯文哲喊不因政黨犧牲國家 應培養素養國民
1976年以上士軍階退役後,孟連啓到巴拿馬籍的商船上服務。對此他驕傲的表示,這個世界上每一個國家,除了蘇聯以外的港口他通通都去過。早在蔣經國允許外省老兵回家鄉探親以前,他就已經跟着自己服務的商船到過改革開放初期的上海。只不過出於對白色恐怖的恐懼,還有對共產黨的提防,他沒有膽子順便回到在內陸的老家看一看。
而孟連啓所遇到的人倫悲劇,過去70年來已經發生在太多太多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基層農民兵身上。他們既不會說,也不會寫,因此許多精彩又可歌可泣的故事,沒有辦法爲臺灣社會上大多數的人聽到。雖然爲了國家吃了那麼多的苦,但是孟連啓卻沒有後悔當年自己上第一線保家衛國的選擇。晚年得到退輔會照顧的他也覺得,比起那些戰死沙場的弟兄,自己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