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負賡續運河文脈的時代使命
原標題:肩負賡續運河文脈的時代使命
全新丰田海狮改装可提裸车独家专利新中式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浙江時強調,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是十分寶貴的文化遺產。大運河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在保護、傳承、利用上下功夫,讓古老大運河煥發時代新風貌。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增強了我們保護運河文化的信心,堅定了我們傳承歷史文脈的決心。
东方浪漫奇谭
浙東運河位於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的最南端。其中的紹興段,處於浙東運河的中間,它既是浙東運河的最前身,又是連接東西浙東運河的核心段。千百年來,浙東運河日夜不息、流淌至今,成了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一個縮影,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的一個縮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
浙東運河是一條生態之河。浙東運河是古人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典範。人與自然怎麼打交道?人與水怎麼打交道?浙東運河給了我們非常好的答案。首先是敬畏,但敬畏不是被動,而是主動,是在敬畏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對水的治理、對自然的治理,促進人與自然融爲一體、共同繁榮。
浙東運河是一條文化之河。浙東運河是吳越文化的生髮和傳播之地。對紹興來說,一部運河演變史就是半部紹興人文史。越文化的神秘、會稽山的高深、古水道的悠遠,吸引衆多文人騷客,“自漢、晉,奇偉光明碩大之士固已繼出”,留下豐厚的人文富礦,也成就了紹興這座“沒有圍牆的博物館”。
新北清洁队员逾百人跳槽北市 议员批:一人服务762名市民
浙東運河是一條民生之河。浙東運河是行旅往來、百貨貿遷的通衢,也是百業昌盛、人文蔚然的基礎。得益於運河與衆多河湖形成的縱橫交叉的水網、暢通便捷的航運與排灌自如的塘閘,浙東運河流域,歷來是浙東地區民生最好的區域,其沿線許多城鎮或因運河而興,或因運河而盛。
浙東運河是一條開放之河。浙東運河東邊連接海上絲綢之路,西邊通過京杭大運河與隋唐運河連接陸上絲綢之路,是中國歷史上對外開放交流的重要橋樑與紐帶,使節往來、海外貿易,均賴於此。
浙東運河是一條創新之河。作爲我國最早開鑿的人工運河之一,浙東運河凝結着古代人民的傑出創造。比如,位於紹興古城主要水道與碼頭之間的八字橋,通過4組踏跺連通4條街道,解決了複雜的水陸交通問題。
資策會攜手全國電子 數位助力落實偏鄉關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浙江“要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賡續歷史文脈,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如何做好浙東運河文化的保護、傳承、利用?紹興一直在探索。
加強遺產修繕監測,提高保護水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近五年,紹興市文物部門累計投入6000餘萬元開展各類運河遺產修繕和監測工作。實施運河沿線文物安全監測評估,建設古橋安全監測數字化、不可移動文物智慧管理服務系統等數字化應用平臺。開展陶成章故居、邵力子故居等運河沿線名人故居、古纖道、古橋修繕養護,改善運河周邊重點文物風貌。同時,嚴控涉遺項目審批,嚴格落實涉及運河遺產核心區、緩衝區、文物單位保護範圍、建控地帶的建設項目工程方案審批,嚴格落實涉建地塊的考古前置工作。編制完成《紹興大運河監測預警系統建設方案》,針對運河遺產保護管理需要,在紹興“河長制”的工作內容中進一步明確了遺產巡查和監管職責。加強對運河遺產標識系統的檢查,發現界樁破損的,及時提醒屬地核實、補做。目前,全市共設置遺產區界樁124個、緩衝區界樁78個。
热炒店送免费爱心炒饭 民众领取喊:还要烤鱼、鸡汤
促進文旅融合發展,建設“人民的運河”。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曾考察京杭大運河(杭州段)綜合整治與保護開發工程並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大運河“真正成爲‘人民的運河’”。保護傳承運河文化遺產是爲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爲人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2019年,紹興市委、市政府決策實施浙東運河文化園(浙東運河博物館)建設工程,工程爲國家運河文化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並列入《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重點標誌性項目。項目立足“一廊三帶”格局,整合資源,建設運河博物館主館、運河博物館副館(淡水魚水族館)、國際垂釣競技中心、文商旅區、公園等,建成融文博、文創、文旅三大功能區域於一體的承載城市公園功能的博物園。目前,浙東運河博物館已經建成開放,總建築面積3.4萬平方米,以“千年古韻,江南絲路,通江達海,運濟天下”爲主題,向公衆展示“一部浙東運河宏偉史詩,一篇越地文化璀璨華章,一幅寧紹山水風物畫圖”,成爲紹興文旅融合發展的新地標。
海線鐵釘怪客作亂居民自危 警察局長:已掌握對象
神武至尊 小說
墨绘今生
加大遺產保護宣傳,營造良好氛圍。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着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近年來,紹興多角度、多形式講好運河故事,大力開展大運河遺產研究宣傳、文藝創作和文藝演出。新推出詩集《運河船歌》、紀錄片《浙東唐詩之路》、紹興曲藝《越女頌》等一大批大運河主題文藝精品力作。利用市、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館以及中國黃酒博物館等展示場館,舉辦各類非遺活動,促進運河沿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接下來,紹興將進一步深入挖掘和豐富運河文化內涵,不斷創新保護傳承利用的方式方法,讓古老的運河在新時代綻放出璀璨光彩,爲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添磚加瓦。
国星光电:公司目前已完善车灯器件和模组产线布局
(馮建榮,作者爲紹興市政協一級巡視員、紹興市文史研究館館長)
來源:浙江日報